x

甘油用颗粒活性炭脱色方案

日期:2021-05-25 浏览:1560

甘油行业中,传统工艺采用粉末活性炭脱色,有诸多不便:

1.     粉末炭扬尘多,操作环境差;

2.  需要后工序板框过滤及压滤机维保,增加劳动强度;

3.  粉炭吸附大量甘油,产品损耗高;

4.  使用后的粉炭已被定义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储存期有着火隐患,处置需要花费大量成本.

 

我司采用先进的颗粒脱色炭系统,配合再生循环利用工艺,为客户提供甘油连续脱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颗粒活性炭用于溶液脱色与粉炭脱色的比较:

                                             

                                             粉炭系统

                                        颗粒炭系统

 


粉炭脱色与颗粒炭脱色的比较:

 






























粉炭

颗粒炭

理论吸附值

基本一致

基本一致

投加过量

经常

很少

助滤

需要

几乎没有

产品损失

粉炭吸附量多

低,可以反吹脱回收利用

生产工艺

劳动强度大,现场环境差

劳动强度低,现场整洁卫生

废炭处理

废炭,危废处置

再生循环利用,零排放

成本

投资

现有设备

租赁设备

甘油脱色一站式解决方案实例

 

甘油脱色系统参数:

进料温度:80度以上

进料色度:30-200

密度:1.2kg/L

出料色度:30or10

颗粒炭接触时间:6小时以上

理论耗炭量:2‰-7‰,根据粗甘油品质,不同企业情况有区别。一般与粉炭用量相近。

95甘油/995甘油?是否有280度耐温需求,可根据实际要求提供不同的活性炭。

 

 

  工艺流程及参数设计

粗甘油——脱水——蒸馏——脱色——过滤——精甘油

3000t/a 95%丙三醇项目参数设计

物料名称

丙三醇

产量

3000t/a

年生产时间

6000h

单位时间产能

0.5t/h(约0.42m³/h)

理论耗炭量

5‰-7‰

进料色度

200-300Alfa

出料色度

<30Alfa

活性炭罐型号

φ1500*3000

工作温度

85-110

活性炭堆积密度(甘油优质专用炭)

0.45t/m³

需要活性炭充装容积

4.5m³*2

生产线需配置活性炭柱

2

单柱装炭量

2.02

装炭总量

4.05

换炭周期(更换吸附柱的第一级)

约24天

装炭方式

建议使用吊车吊装或者行车吊装;也可选配吸粮机上炭

脱色工艺采用两柱,一用一备。

饱和的废活性炭由天能炭素提供危废资质,并运输至工厂再生待用。客户可选择回购或购买新炭使用.

005.png

 

 

                       

颗粒活性炭脱色能力的评估及试验方法

 

一、柱状实验

等温吸附实验后需进行中试。等温吸附实验用于判断应选用何种颗粒炭;中试是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操作条件和活性炭用量。

中试实验完全依据工艺中脱色条件进行操作。中试设备由三个活性炭罐串联放置进行实验,处理工艺中分流出一定流量的溶液,监测出口溶液中特征污染物浓度,并绘制穿透曲线。中试也可判断是否需要预处理过程,以改善颗粒炭的处理效果。

006.png

 

中试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l  达到处理效果的最佳线速度和接触时间

l  活性炭去除杂质的有效吸附效率,即活性炭的实际计量(Kg活性炭/m3溶液

l  007.jpg计算传质区的床层高度

l  是否需要预处理,如去除悬浮固体

穿透曲线

在确定活性炭系统的最优配置时,必须考虑穿透曲线数据。一旦一个炭柱内形成传质层,后续相连炭柱内的传质区形状将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传质区发生形变,这可能表明传质机理不止有物理吸附。因此,每个炭柱在100%穿透时的平衡吸附值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炭柱内的传质区相对于炭床高度较小,则意味着单个炭罐的吸附效率很高。反之,若传质区大于炭床高度,可通过串联或并联炭罐提高吸附效率。中试结果用以确定最经济的活性炭系统配置。

操作曲线

对特定的处理目标,操作曲线能给出活性炭用量与接触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从操作曲线上获得活性炭用量和接触时间之间的最优组合,以获取最低总投资,包括设备投资和操作成本。

针对特定应用的活性炭最小投加量可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或吸附曲线获得。

 

经过实验室论证, 采用颗粒活性炭对贵司产品进行脱色,方案是可行的。

 

一、        现场论证 (公司中试装置图片)


008.png